今天在iTunes U上围观了Michael J. Sandel在东大的讲义

嘛讲的内容很简单——“什么是正义”
简单来说,哲学上目前仍然没有绝对的对正义的解释,同样的情况用不同的哲学派别理解就有不同的做法——甚至这些做法有可能完全相背

最简单的也是很经典的一个例子(虽然这个例子没有在这次的讲义中出现——或者应该说只是出现了一下名字),一辆火车在前进的轨道上有5个孩子,而在一条岔轨上只有一个孩子,你已经没有时间去救或者去驱赶那些孩子,唯一能做的只有扳动身旁的岔路器让火车开向那个只有一个孩子的轨道——那么怎么做才是对的?让火车保持原路,这样会死掉5个孩子?还是扳动岔路器让火车走向岔路,这样虽然火车的方向错了但是至少只有一个孩子会死?

Sandel在东大的讲义里面则举了另一个实际发生过的例子——19世纪末一搜英国的轮船在海上遇难,船上4名船员漂落到一个无人荒岛上,没有食物也没有水源,就这样过了三天,到了第四天实在是撑不住了,4个人里面倒是正好又一个最小的船员因为前两天摄取了海水导致体质急剧下降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并且他是孤儿,甚至连要好的朋友也没有,死了也没人在乎——而其他三个人都是有家室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他们有家人期待他们回家,于是虽然最初还有人反对,但接下来他们还是杀死了那个最小的船员,靠他的肉维生撑到了救助船的到来

于是回到了英国之后,马上等待他们的就是一场审判——罪名是谋杀;他们的观点也很简单,就如同上面所说,死了一个人至少换来了三个有家室有更多人等待他们的人的生还,如果不死他一个人那么四个人都会死,更何况那个人还本来就是濒死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为了最大范围的最多人数的幸福,这是唯一可以采取的办法

于是,如果你是当时这起案件的法官,你会怎么审判?

这道题目没有标准的答案——正如同上面对正义的解释一样,不同的哲学观点有不同的对正义的解释,其中之一就是上面提到的最大范围最多人数的幸福;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解释,比如绝对道德观的看法就认为不论在何等情况下,杀害一个人都是不能被原谅的——即使不杀害这个人会让更多人死去

嘛有兴趣的可以围观这里,只不过虽然Sandel自己是用的英文8过下面同学们的回答则是有很大一部分用的日文(东大学子们果然英语水平也不过如此┓( ̄∇ ̄)┏),而且字母也是日文www所以如果无法理解的话,这里还有Sandel在哈佛大学的完整课程,全英文的应该对英文大大没有鸭梨www

话说,之所以咱会对这个感兴趣是因为Sandel自己的著书《これからの「正義」の話をしよう――いまを生き延びるための哲学》(英文原名:《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在日本的发行而在日本有着极高的人气,这个讲义也正是围绕这个话题而进行

有兴趣的欢迎围观这本书的日文版;于是其实咱想说的事——前段时间出了一本名叫これからの「契約」の話をしよう――魔法少女が生き延びるための法学的魔法少女小圆脸的同人本——然后咱无耻地入手了233

Author: 星野恵瑠

Mac user, Niji-Ota, Chinese, Now working in Japan at MAGES. Inc., Future's aim is that one day my name can be listed in Wikipedia

8 thoughts on “今天在iTunes U上围观了Michael J. Sandel在东大的讲义”

  1. 嗯… 在五只和一只中选择呢… (OoO)
    如果那边是妹抖不是孩子的话选择起来就纠结了呢… (!!!!)
    还是牺牲自己去拯救她们吧… (TAT)

    lovee沉思着… (;;)

  2. 这2个例子虽然跟正义有关,但真正的核心应该是一个法律上的名词:“紧急避险。”(记得天朝高中政治书上有提到过这个)。
    引用百毒百科:“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伤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估计在不同的国家,对于紧急避险的认定和应承担的责任都有所不同吧。
    本人是法盲,不过按我的理解,紧急避险应该尽量使造成的损害减小到最低程度,那么火车的例子应该选1而不选5。
    至于海上荒岛的例子,能不能被认定为紧急避险还很难说。。。要靠法律专业人士来判断了。

  3. 道德法律印证嘛,法律只是一杆称,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天枰。合不合适都是人定的,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定义的结果也会不尽相同,单单两个例子是说明不了问题的

  4. @小年:
    @iMaid:
    于是好像乃们从一开始就想错了一个问题的——这根本不是法律问题(事实上偶连半条法律条文都没搬出来),这只是单纯的哲学上“怎么思考”问题 (=v=o)

    @winw:
    反过来说也成立——不管怎么做也都是对的 (=v=o)

    @conanshang:
    (!!!!) 其实这种事情偶碰到的话偶是不会动岔轨的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o create code blocks or other preformatted text, indent by four spaces:

    This will be displayed in a monospaced font. The first four 
    spaces will be stripped off, but all other whitespace
    will be preserved.
    
    Markdown is turned off in code blocks:
     [This is not a link](http://example.com)

To create not a block, but an inline code span, use backticks:

Here is some inline `code`.

For more help see http://daringfireball.net/projects/markdown/syntax

(;;) (:D) (!!!!) (……) (^o^;) (==) (OoO) (=v=o) more »Note: Commenter is allowed to use '@User+blank' to automatically notify your reply to other commenter. e.g, if ABC is one of commenter of this post, then write '@ABC '(exclude ') will automatically send your comment to ABC. Using '@all ' to notify all previous commenters. Be sure that the value of User should exactly match with commenter's name (case sensi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