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把理工说到一起了ノ ゚Д゚)ノ ==== ┻━━┻

说起来一直很不爽这一点——明明理科和工科差距超级大的啊好不好ノ ゚Д゚)ノ ==== ┻━━┻
比如“理科”更关心这个理论是否正确,连小数点后精确的数字也是能有多精确尽量做多精确,工科却只关心这个玩意儿能有啥用,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也是通常情况下最多就三位——反正你精确的再多现实也是一点都不精确的=3=能用即可

于是这从根本上造成了理科人和工科人大脑构造不同?比如好像工科做的实验好像绝大部分情况都是只做一遍验证一下哦那个理论的确是这样就完事了w(最多最多偶也没见到过实验次数超过了3遍的实验——即使实验的结果出来和理论值差别很大也不例外,这个时候通常就是在实验报告里面加上一句“啊果然现实总是不会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呢~☆”搞定)(于是难道这就是工科的二次キモオタ那么多的原因?!)

正是因为如此似乎工科的实验总是各种“不够严谨”?比如大二的物理学实验的时候测地球的磁场方向和强度神马的,测出来的值和理论值的误差高达300%以上照样实验交上去然后在考察一栏写上“因为周围有大量的人造磁场导致测定结果误差很大”搞定,再比如今年的机械工程实验里面有一个“砥粒加工”的实验,简单来说就是测试给磨石提供多大的压力的时候研磨加工的效果最好的实验——于是实验中途发现似乎不知道是谁不小心动了一下机器的缘故导致磨石和加工物的位置出现了偏差,即使如此也完全没有停止实验重来而是继续就这样实验然后得出来一个和理论值差别超大的(甚至第二项实验得出了适当压力是负数的结果233)于是偶们还是没有在意就这样交上去了然后在考察里面写上“因为试验中磨石和加工物的位置发生偏差导致实验结果出现了预想外的误差”搞定——按照老师们的说法,试验中不出现一点意外让实验结果出现一些偏差的话还反而不好写考察这一栏了233

好吧之所以讨论这个是因为前几天的“球圆周率”的帖子的评论想到的一些东西——比如ciasoMs君在今天的评论中提到:

如果让我做的话应该是以下的步骤
1. 对于n=1的情况重复实验10次,记下实验结果
2. 用蒙氏法求pi的点估计(其实就是矩估计)和某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
3. n++,回到1,直到n足够大
4. 画出pi的置信区间长度对n的曲线

于是这让偶再一次想到理科和工科果然就是不一样的道理——工科的试验方法连a和n其实并不等值这一点都可以54掉只管做出来的实验结果是否和预想的一样就搞定了(关于a和n不等值这一点,是偶在前两天做这个实验的变种的时候发现第一次给偶输出的圆周率的值是正无限的时候发现的——第一次随机下点的时候有很大的几率在圆弧以内所以很大的几率a会变成1但是那个时候的i却是初始值的0于是1/0能不给正无限么233——于是工科的实验在n值足够大(其实默认也就才1000,那个10000都是偶觉得1000会不会太少了才加了一个0的)的时候连这个问题都可以忽略掉233)——好吧于是这样以来偶的考察就更好写了233

嘛倒不是说工科和理科哪个的思考方式更好的问题,8过用理科生的思考方式去思考工科生的试验方式的话结论肯定就是一个“你丫的是在做试验么!”的结果wwwwww嘛相反用工科生的思考方式去思考理科生的试验方式的话估计大概结论可能就是“你丫的要那么正确干什么能把它变成钱不成!”吧?

至于理工系的思考方式去思考数学系的话……(ry

顺便一说前两天在伪基百科的关于东工大的条目里面介绍情报科学科的一栏里(注意不是维基是伪基哦)有一个关于情报科学科和情报工学科的区别的介绍:

情報科学科
円周率を計算することに命をかけている学科である。千葉電波大学の研究者と共同研究を行い、TSUBAMEを用いて円周率が10桁で終了することが判明した(「10桁で終了」 円周率ついに割り切れる)。
工学部の情報工学科ではお金になることを研究対象とする一方、情報科学科はあくまで学問的見地から研究を行う姿勢は崩さない(例え誰かにとって役に立つ訳でないにしても)。例は以下。
・無限回繰り返せば答えが出るものに対して(ダランベールの判定法)
情科の人→収束するんだすげー。成功だね。
情工の人→実用性無いじゃん。失敗だね。
・なんか知らんがうまくいくアルゴリズムが見つかったとき
情科の人→理論的な裏付けないじゃん。ダメダメ。
情工の人→動くんだからいいじゃんか!ヽ(`Д´)ノ

翻译一下就是:

情报科学科:
拼着老命在计算圆周率的学科。和千叶电波大进行共同研究,通过TSUBAME(TSUBAME:东工大于2006年假设的当时全球排名第7的超级计算机——豆知识)计算得出了圆周率其实在小数点后面第10位就结束了的事实。
和工学部的以怎么样才能赚到钱为研究对象的情报工学科不同,情报科学科毕竟是以学问性见地作为出发点进行研究的,这个姿态是不能改变的(哪怕研究出来的东西完全半点用处都没有)。例子如下:
·对通过无限loop就能找出答案的东西(达朗贝尔判别法)的看法:
情科的人→哦真的会收敛啊好厉害。太成功了。
情工的人→完全没实用性嘛。真是失败。
·发现了一个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就是能成功的算法的时候:
情科的人→完全没法理论性证明嘛。不行不行。
情工的人→反正可以用了不就够了嘛!ヽ(`Д´)ノ

综上——平时嘴上挂着“理工科理工科”实际上“理科”和“工科”根本就是两码事嘛ヽ(`Д´)ノ(当然,毕竟是伪基,虽然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事实的恶搞8过当然不能100%相信哦☆彡

Author: 星野恵瑠

Mac user, Niji-Ota, Chinese, Now working in Japan at MAGES. Inc., Future's aim is that one day my name can be listed in Wikipedia

24 thoughts on “凭什么把理工说到一起了ノ ゚Д゚)ノ ==== ┻━━┻”

  1. 你好我是工科生
    我现在做的毕设就是测量相关,所以对误差之类关注很多

    实验课上的方法都是既有的、前人分析很彻底的方法,误差分析已经做过了,所以才会使用这种方法
    这经常给人一个错觉就是照着做就行
    但对于一个新的方法,仅凭“看上去不错”就采用它肯定是不行的,一定要有定量的结果才能说服别人

  2. 上面那个实验好有特色…负数都可以交上去的啊 (!!!!)
    偶们实验得出这样的结果肯定会被要求重作的 (XD)
    很多不懂的人都把理工说到一块了… (:D)
    乃举的那个例子偶真心没看懂…果然不是专业的不行啊 (-w-;)

  3. 好吧让我想起了前几天做的利用多普勒效应测定声速_____结果我和大石学长均得出了极其诡异的结果____室温21摄氏度,理论值应该接近370m/s。而大石计算的结果是14m/s…….我的结果是-6000m/s_____坑爹呢吧!为毛用什么最小二乘法结果全SBB了啊___

  4. @conanshang:
    负数就负数了 (=v=o) 反正实验结果如此,实验的目的又不是去验证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只不过是方便日后使用结论而已

    @ciasoMs:
    8过如果真正那么关注误差的话才不会用随机数这种超级没有效率的方法球圆周率吧 (……) 再说偶们做实验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去说服别人

    @Bill gates hxk:
    啥目标 (OoO)

  5. 其实咱觉得做数理统计的既不是理科又不是工科……是相当奇怪的一群人…… (^^)

Leave a Reply to ciasoMs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o create code blocks or other preformatted text, indent by four spaces:

    This will be displayed in a monospaced font. The first four 
    spaces will be stripped off, but all other whitespace
    will be preserved.
    
    Markdown is turned off in code blocks:
     [This is not a link](http://example.com)

To create not a block, but an inline code span, use backticks:

Here is some inline `code`.

For more help see http://daringfireball.net/projects/markdown/syntax

(;;) (:D) (!!!!) (……) (^o^;) (==) (OoO) (=v=o) more »Note: Commenter is allowed to use '@User+blank' to automatically notify your reply to other commenter. e.g, if ABC is one of commenter of this post, then write '@ABC '(exclude ') will automatically send your comment to ABC. Using '@all ' to notify all previous commenters. Be sure that the value of User should exactly match with commenter's name (case sensi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