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这几天(技术宅圈子里)最大的两个话题——HP(Palm)全新产品线,以及诺基亚和微软的合作

照片敬请期待下一篇更新w
因为期末考试和考试完了之后的散心旅行,这两条大件事偶都没来得及评论甚至仔细收集新闻,所以今天将存了的150多条Google Reader的Starred Item给扫完,基本上了解了状况了

第一个,Palm被HP收购之后的第一场新产品发布,感觉这一次产品非常给力(当然发布会本身就……),Touch to Share无疑增强了同一产品线之间的协作性,这一点是偶最为喜欢的一点,未来同一系统(包括衍生系统,比如Mac OS X和iOS,或者Android for Smartphone(2.X)和Android for Tablet(3.X)之类))之间的协作性一定会成为一个新的重点被各个厂商发展——事实上水果也已经有了基础的iOS之间的协作了,比如偶曾经说过的Chopper 2这样的可以通过Wi-Fi或蓝牙让Mac/iPad/iPhone之间协作的游戏,以及水果自己已经有了的通过AirPlay将iPhone/iPad上的媒体传送到同样使用iOS的新Apple TV上观看的技术,但是当然这一切还只是基础协作,比如将现在正在用iPhone浏览的网页传到iPad上观看这样的想法在目前的iOS平台上就还无法实现,如果你硬要实现而且不是通过手动输入地址,那么只能使用MobileMe的书签同步或者ReadItLater之类的额外第三方“之后阅读工具”之类的方法实现,不够方便,因此期待目前谣言的NFC了w
个人来说,感觉今后的发展将会是信息数据云化、本地软件强化、远端服务开放化(API开放)和跨硬件协作抬头化

这里稍微转移一下话题,详细说说上述的四化
信息数据云化非常容易理解,就是目前流行的云,像浏览器书签和联系人信息这类的信息数据云化之后的最大好处就是不论你到哪儿用什么样的设备,只要一同步就根本不再需要重新导入联系人什么的,更不用担心某一次更新了一个联系人的手机号码之后还没来得及导出来备份手机就掉了于是就不知道怎么把手机号要回来了的问题(当然更多的人甚至可能连导出联系人这样的备份操作都没有做过,每一次掉了手机之后甚至只能手动一个人一个人从电话本上抄到手机上),并且现在的远端数据的加密化也越来越强,基本上不需要担心数据的泄露问题(事实上偶倒是觉得如果你真的担心云端数据的泄露的话,你不如首先关心一下自己Windows系统的Andministrator帐户)
但是并非什么都适合云化,至少目前来说,ChromeOS这样的将软件本身也云化,完完全全使用一个浏览器核心作为操作系统的方式来说还是过于超前,尽管HTML5作为Web Application 1来说已经有了初步的让Web App成为可能的基础了,但是代码执行优化、软件运行流畅度和可定制化等等都还显得不够——比如,完全的本地软件的话,偶可以使用右键菜单和各种快捷键,但是Web App的话第一右键菜单被浏览器本身所占用(这一点暂时还不清楚ChromeOS是如何做的,但可以想象的是除开完全为ChromeOS编写的网页,否则不太可能会做出自己的右键菜单让其他平台的浏览器上也忽略自己的右键菜单),第二快捷键,特别是使用了组合功能键的快捷键也不得不考虑是否被系统本身所占用了的问题之类,当然偶们有理由相信这些问题将会在今后或许通过其他的渠道解决,但是作为现在来说,仍然还太早了,所以本地软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是主流——而且会随着硬件性能的提升而越来越强大和越来越易用
远端服务开放化从某种角度来说跟数据云化有一定联系——毕竟一个没有开放的远端服务的话你很难运用它去云化你的数据——但也有例外,比如通过MobileMe可以同步你的Safari书签,但是你无法通过其他手段获取你保存的书签,只能再别处使用Safari,(如果你再别处用的是Windows,那还得装MobileMe Control Panel)然后再通过MobileMe同步书签之后,在Safari上调用你的书签,但是MobileMe毕竟是一个Apple自主的平台,水果有自己的电脑有自己的手机有自己的平板有自己的操作系统,水果自然也有道理为这些硬件和软件构筑一个几乎是纯内部的云服务(但是相对地,水果有开放一部分MobileMe的API,让第三方工具,比如Transmit可以使用MobileMe在多台设备上同步自己的FTP服务器登陆设置);但是比如Evernote这样的云服务,如果他不开放自己的API也没有一个网页端的应用的话,相信使用Evernote的人就会非常少——毕竟Evernote的最大特性之一就是同样有很多的服务可以接入你的Evernote帐户,让这些数据也通过Evernote同步,而相信开放API将会是一个很重要的趋势,看看自己用的网络服务吧:RSS有Google Reader——开放了API的云端RSS服务;稍后再读有Instapaper和Read It Later——开放了API的云端稍后再读服务;微博客有Twitter,开放了API的微博客服务;甚至连网络购物,也有Amazon——开放了Product Advertising的API的网购服务;现在的移动平台不同于曾经的PC平台,大家都在往里面插所以平台的混乱度是远高于PC上Windows一家独大的混乱状况的,光是现在可以说出口的就有水果的iOS、RIM的BlackBerry,Google的Android、微软的WP7等等,然而接下来还有被卖给了HP的Palm手上的webOS,很难想象未来5年内能有一家公司的平台壮大成为如今的Windows这样垄断级地位的平台,所以开放API,让各个平台都能够方便地为自己的服务写接入程序是一个最好的扩展自己的服务的应用平台的方法——更何况开放的API可能带来同类软件的竞争,同类软件的竞争将会带来更好的软件,而更好的软件也能够扩宽自己的服务客户面,Twitter便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跨硬件协作正如偶刚刚说的,已经在一部分限定的厂商之间成为了现实了,而这种趋势相信会蔓延到越来越多的厂商,比如说不定有一天偶们能看到在家中就能使用你Sony的手机遥控你Sony的BD播放器来为指定的电视节目录像之类的

Palm和Palm的衍生问题就到此为止,接下来是Nokia和微软的话题
说实话个人觉得这场合作纯粹是微软赚爆了,毕竟诺基亚目前来说仍然是全球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手机品牌,这样的全球出货渠道对于微软来说推广WP7的确非常重要,毕竟就硬件来说,微软只有XBOX和Surface之类的设备(当然键盘鼠标这样的利润率不高的设备就在讨论范围之外了),XBOX本来就只在限定的几个国家和地区有售(连中国大陆都没有),Surface则更惨烈,发售的国家更少而且只对法人销售,再加上目前为止Windows Mobile的普及率本来也不怎么样,在被iOS和Android的双重夹击下更是让微软不得不干脆亲手断掉他的前途,因此有Nokia的渠道对于目前叫好还不够叫座的WP7的推广来说算是很不错的吧
但是Nokia……嗯,不知道该怎么说他,嘴上说要跟微软合作,要推广WP7平台,但是又不肯放弃目前的Symbian平台,甚至和Intel合作的MeeGo平台也要一起端着——Nokia你还嫌你学费没交够还要继续玩么?三个平台你如何搞得下来?当然从目前Nokia的热度来看自然Symbian和MeeGo都只是嘴上还硬一下,真正的重点还是放在WP7上,可是Nokia你这样的态度对得起一直以来还帮着你坚守在Symbian平台上,苦苦等待着你的MeeGo平台的发力的支持者们和开发者们么!嘛Nokia偶也知道这个年代要生存下去不容易,可是你要么继续坚守Symbian要么开发MeeGo要么干脆就完全跟着微软干WP7,你这样同时维护三个平台的成本对于自己的荷包来说也一点都不友好啊……还是Elop真的就完完全全就是微软派来的间谍,把Nokia的铺货渠道搞到手之后顺便防止Nokia再次壮大把自己搞掉干脆顺便把Nokia给慢慢耗死?

嘛,大致感觉上就是这样wwww相片再稍等,当然如果你不介意没有解说的话也可以围观偶的MobileMe相册或者偶脸书的相册

Author: 星野恵瑠

Mac user, Niji-Ota, Chinese, Now working in Japan at MAGES. Inc., Future's aim is that one day my name can be listed in Wikipedia

7 thoughts on “说说这几天(技术宅圈子里)最大的两个话题——HP(Palm)全新产品线,以及诺基亚和微软的合作”

  1. 浏览器右键问题的话已经解决了的说..像迅雷离线之类的页面中右键不是浏览器的菜单而是迅雷自己定制的,覆盖所有的浏览器。 (OoO)
    其实我很郁闷为什么Facebook的API这么少…客户端也很少..twitter还能中转FB就不能了.. (=v=)

    Nokia的战略估计是准备手机多系统吧,然后根据客户喜欢预装就好了(这不是跟PC一样了么.. (?!?!)

Leave a Reply to A.shun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o create code blocks or other preformatted text, indent by four spaces:

    This will be displayed in a monospaced font. The first four 
    spaces will be stripped off, but all other whitespace
    will be preserved.
    
    Markdown is turned off in code blocks:
     [This is not a link](http://example.com)

To create not a block, but an inline code span, use backticks:

Here is some inline `code`.

For more help see http://daringfireball.net/projects/markdown/syntax

(;;) (:D) (!!!!) (……) (^o^;) (==) (OoO) (=v=o) more »Note: Commenter is allowed to use '@User+blank' to automatically notify your reply to other commenter. e.g, if ABC is one of commenter of this post, then write '@ABC '(exclude ') will automatically send your comment to ABC. Using '@all ' to notify all previous commenters. Be sure that the value of User should exactly match with commenter's name (case sensi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