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机上的红外线通信的应用

嘛,昨天说到日本的手机“仍然在使用老旧的红外线文件传输”的问题,于是这里就稍微用少一点的理性&多一点的感性来讨论一下为什么日本仍然主流使用红外线来传输文件而不是蓝牙

事实上偶刚到日本,第一次和别人交换手机号码的时候,偶和大家一样很震惊——早就听闻日系机非常强大,没想到大家还在使用这么古老的红外线传输?!

嘛,这里就借用上述的和别人交换手机号码的信息的场景给大家举例说明,首先是用大家熟悉的蓝牙——比如今天偶认识了一个新朋友A,然后想要和A互相交换自己的手机号码和邮箱地址,那么这个时候偶们就得:

  1. 掏出手机
  2. 打开蓝牙,而且至少有一方(比如偶)要设置为蓝牙设备可见状态
  3. A搜寻偶的蓝牙设备
  4. 找到之后询问偶这个设备是否是偶的
  5. 确认之后进行蓝牙设备的配对和认证
  6. 找出自己的联系人信息
  7. 选择使用蓝牙发送
  8. 选择刚刚配对好的那台蓝牙设备
  9. 确认发送
  10. 发送成功
  11. 等待接收A的联系人信息
  12. 同意接收
  13. 保存成功
  14. 关闭蓝牙(因为蓝牙很费电,当然不关也行)

经历这么多的步骤

现在我们假设完全同样的场合,还是偶和A,只是这一次偶们使用红外线来交换的话,偶们就得:

  1. 掏出手机
  2. 找出自己的联系人信息
  3. 选择使用红外线发送
  4. 确认发送
  5. 对准手机的红外线端口
  6. 发送成功
  7. 设置红外线为接收状态
  8. 对准手机的红外线端口
  9. 保存成功

因为红外线接收是会自动关闭的,所以保存完之后就不用管了(顺便一说,红外线设置为接收状态也就代表同意接收对方的文件,所以接收的时候也是不需要用户同意的;而且在接收完毕之后就会自动关闭)

从以上就可以看出,在进行日常的数据交换的时候,红外线有着蓝牙不可比拟的简单易用的特性——特别是由于不需要配对认证,所以即使是初次认识的朋友也不用在意蓝牙列表会多出一个将来可能再也用不上了的一个设备

正是基于这样的缘故,虽然当初蓝牙是想要作为红外线的完全替代诞生的,但是至少在日本,蓝牙和红外线的用途却几乎分开互不干扰了——蓝牙主要用于随时随地的长时间连接某一设备而不用在意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时候,比如手机的蓝牙耳机;而红外则用于偶尔的两个设备的一次短时间连接,比如手机的数据交换

当然,红外线之所以在日本能在手机上如此普及,除开上述原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NTT docomo这个运营商的作用,昨天说到了部分运营商的“无作为”性,因此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日本这种(至少目前为止仍然如此)运营商主导的手机市场下运营商的话语权作用,docomo说自己旗下的手机都要有红外线,于是docomo的手机就都有了红外线——作为日本市场占有率第一大运营商,docomo的影响力自然不用说,果然不久之后au和SoftBank(旧Vodafone Japan)也跟进采用,从此日本的手机红外线基本成为标配

此外相比于蓝牙,红外还有一个说他是缺点也对说他是优点也能成立的特性——红外线设备端口必须相互对准,这个特性使得设备之间的位置自由度降低了,但是却从“物理”层面上保证了很高的安全性——只有自己想要传给的对方能接收到我传的东西,同时也只有我想要接收的对方才能给我传东西——偶然的两个设备之间的对准本来就很困难,而且红外线还不会长时间工作

当然,并不是说日本手机都那么糟糕连蓝牙都没有——正如前面说到的,蓝牙和红外线的用途在日本刚好被分成了互不干扰的两部分,因此蓝牙的用途就主要在于需要长时间连接而不用在意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时候,比如蓝牙耳机,因此虽然过去主要是SoftBank最积极使用蓝牙,而近年另外两大运营商也积极在自己的手机里面加上蓝牙功能(au从2007年,docomo从2008年开始),可是即使如此,红外线直到现在仍然作为日系机的标准不可缺的配置存在

那么用红外线传输文件的速度如何呢?
相信可能很多人心里对红外线的体会和曾经的偶一样仍然停留在那个“距离不能相隔太远;设备对准之后就不能抖动;传输速度慢的一塌糊涂一张500KB的jpg的照片要传将近1分钟”这样的认识上,嘛事实上本来嘛,传个自己的联系人信息而已,所以速度慢一点也无所谓,反正那么点大的文件速度快慢都体现不出来

8过实际上现在红外线的传输效率已经发展到比较高的阶段了——比如现在,相互用手拿着手机用红外线对传文件的时候只要大致对准就行,距离稍微远一点无所谓,手抖几下也没问题——谁拿着手机的时候手不会抖呢?总之易用性已经和当年的红外线传输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如果你认为这就是现在的红外线传输技术的全部,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传输速度的话,偶还一直留着没说呢

在说速度的话题之前,这里先补充一个相关的知识,大家可能一直都认为蓝牙是用于代替红外线的,事实上蓝牙标准的制定组织是IEEE,而红外线传输标准的制定组织是IrDA,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蓝牙并非用来代替红外线,因为他们的制定者都不一样——IrDA怎会心甘情愿看着IEEE霸占自己的地盘呢?

上述的大家对于红外线传输的速度的形容,是基于很早以前的便携式设备使用的红外线传输标准,带宽只有115kbps,实际传输速度大约在5KB/s到10KB/s之间左右——这样的传输速度,当然谁都不能忍受了

但是IrDA并不会随着蓝牙标准的建立而灭亡,直到现在IrDA仍然还在向上发展,现在日系机所使用的IrFIR标准已经达到了4Mbps的带宽,实际传输速度大致在50KB/s到100KB/s之间,上述500KB的照片只需要大约5到10秒钟左右就能传完——但是这个速度相信大家仍然不能满意,至少来说,就传输速度上,她还不是蓝牙的对手

嘛,既然红外线都已经成为标配了,docomo自然不会对这样的红外线传输速度坐视不管,于是docomo联合夏普、ITX和早稻田大学共同开发了此标准的扩张标准IrSimple
在文章的开始偶就说了本文会尽量多一分感性少一分理性来解释红外线传输在日本流行的原因——因此对于IrSimple过于专业的解释这里就不阐述了,只是简单介绍一下IrSimple标准的特点

相比于目前的4Mbps的常规IrDA标准,IrSimple只是修改了,或者说优化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因此虽然同样是4Mbps的带宽,但是IrSimple则可以达到高达400KB/s到500KB/s左右的传输速度,换句话说,上述500KB的照片,使用IrSimple标准传输的话,只需要大约1秒钟(这是4Mbps带宽的理论最高速度,同时也是偶的手机的红外线传输实际达到了的传输速度),而如果省略掉等待对方的反馈的步骤的话,还有一个IrSimple Shot(IrSS)标准,这个标准因为只是纯粹的单方面数据传输因此传输速度更快,只是相对地因为缺少对方的反馈所以是否完整传输了这个就不能保证了;而最重要的是,IrSimple由于只是改写优化了传统的IrDA方式的传输过程,所以硬件上IrSimple并不需要更换零件,只需要重写传输软件就行,顺便一说IrSimple标准现已经成为正式的IrDA标准之一

相比之下,目前应用最广的2.1+EDR的蓝牙实际传输速度其实大多还不如这个数值,虽然蓝牙的传输速度和设备、他们之间的位置、距离等都有关系,8过实际测试偶MacBook Pro和iBook G4之间的蓝牙传输速度一般在90KB/s左右(iBook G4的蓝牙为2.0+EDR),而偶目前为止实际见到过的最快的蓝牙传输速度也不超过250KB/s,当然大家也可以拿自己的蓝牙设备实际测试一下,如果有高于250KB/s的欢迎回馈信息

因此相比于蓝牙,红外拥有更高的易用性(无须配对)、物理上更高的安全性(红外线端口必须相互对准)和更高的实际文件传输速度,在日本的日常生活中,手机之间使用红外线的文件传输更多于蓝牙;而偶们之所以会觉得“红外线是种老掉牙的传输手段”完全是因为偶们接触到的红外线传输是非常古老的标准,而偶们似乎又没有机会接触到新标准;而红外线的衰落正好和蓝牙的崛起基本重合,才让偶们觉得红外线似乎已经被蓝牙代替了——事实上,和蓝牙在不停地升级换代一样,红外线也在不停地升级换代,所以根本就不存在红外线是老掉牙的传输手段这种说法;而用一句话来概括红外线和蓝牙的使用上的不同定位的话就是——红外线更适用于和他人之间的数据交换,而蓝牙更适合于自己的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Author: 星野恵瑠

Mac user, Niji-Ota, Chinese, Now working in Japan at MAGES. Inc., Future's aim is that one day my name can be listed in Wikipedia

45 thoughts on “关于手机上的红外线通信的应用”

  1. 其实调高红外的传输速率一样能达到速度加快的效果 (^^)
    不过ir在国内还是很少有人用的,主要还是观念问题吧..
    蓝牙的话,我最高见过的速度也就是30kb/s.. (=v=)

    所以蓝牙只能作为经常用且都是长时间使用的东西准备的(比如我的蓝牙耳机..但是现在ms很多手机都只有蓝牙,于是我的mbp每次跟别人手机传东西都要开蓝牙、配对…非常的麻烦..深感ir的好处 (o>v<o)
    红外线的话..ms之前买的红外模块不支持(pc上也不行..)..mbp上也没有对应的设备(遥控器的不算…

  2. @Lovee:
    所以ir在mac上是个大问题.. (=v=)
    不过一般手机对电脑都不会是临时传输的..比如手机从当调制解调器还有文件传输之类的..
    红外的话最怕就是意外中断..虽然很少发生..不过红外的抗干扰还是相对于蓝牙弱一些..

  3. @Bill gates hxk:
    理论上同等带宽的话无线网络的确是最慢的,因为无线在每次数据传送的时候都要经过认证的过程,8过如果无线的带宽远高于有线的带宽的话,比如现在802.11n的速度就远高于当年USB1.1的速度 (=v=o)
    顺便一说如果LTE进入商业运营的话,其速度已经比USB2.0的传输速度更快了 (:D)

  4. @Lovee:
    usb1.1不是早淘汰了么..3.0刚出(话说居然看见有3.0的主板卖了.. (?!?!)

    LTE的话不是很清楚,但是我知道4G的网络快出来了(ms某地已经有了),那个速度啊..
    不过要是光纤的话..那速度是没话说的.. (;;)

  5. ㄟ(▔,▔)ㄏ 各有各的用途~~都是不可替代的~~话说只是红外功能国人根本不用而已~~至今没见过任何一个人交换名片资料的时候用的是直接传输的,咱所见的所有人依然是传统式的掏出一支笔写下来(或者输到手机上) (^^;) ……

  6. 交换电话号码直接拨一个电话过去然后让人记下来刚才的来电就ok了,交换邮件什么的话弄一个qrcode的图到手机上,人问要的时候直接给人拍图,比开红外还快

  7. @秦大少:
    国内有部分手机上面还有红外线(比如一部分诺基亚的机子),8过估计会用的人几乎没有 (=v=o)

    @A.L.:
    那是多么缓慢的输入方式啊 (^^;)

    @Bill gates hxk:
    4G的标称带宽比偶家的光纤的带宽都高啊 (-w-;) 偶光纤才100Mbps,docomo的实验数据已经成功送出250Mbps的带宽,而且下行带宽已经达到120Mbps了

  8. @冬天温泉:
    那样一个联系人信息还要传两次 (=v=o) 最糟糕的是偶手机上的联系人信息可不是只有一个电话号码一个手机邮箱就完了,还有偶的电脑上的邮箱、生日、住址甚至照片等详细信息哦

    @ikeeptrying:
    60KB/s的速度好像是很早以前的2.0+EDR的速度了 (-皿-)

    @iBoluo:
    大家都吧红外线给54了 (……)

  9. @Tojary:
    萌兔试试看打日本人的手机邮箱地址就知道“输入”的方式太慢了 (:D)

    @老千:
    因为蓝牙要事先建立对接,而且便携式设备的功率很低,而蓝牙用的是辐射式的电波,不像红外线用的是一条直线,如果用同样的功率的话自然红外线先天就有效率更高的优势 (:D) 另外当然,跟手机本身也有很大关系的

    @大敏:
    (OoO) 忽略了什么?红外线?

  10. @Bill gates hxk:
    直接去电信局守着服务器吧 (XD)
    细节问题不用太在意 (=v=o) 红外线的传播范围只能达到30度,再加上便携式设备30cm的传输距离,基本上可以默认为直线

  11. @Bill gates hxk:
    那是遥控器的红外线,那个因为和数据传输无关所以可以不用管IrDA的标准,而且本来一次性的传输量很小所以相对可以做比较大的传输功率,那个的话传输距离就可以达到1米左右,但是手机的红外线是遵循的IrDA的便携式红外线设备的标准,传输距离只有30cm (=v=o)

  12. @Lovee:
    不过很多手机取消了ir..所以很少有人用..
    今天我给别人传片都是用蓝牙..mbp对nokia的xxxx(抱歉,我从来不记型号的..我只知道是新出的..)速度达到210kb/s..瞬时速度上230kb/s.. (^^☆)
    ir的话…没法测试了.. (^^)

  13. @Bill gates hxk:
    是Kb/s还是KB/s?前者的话非常正常,后者的话理论上蓝牙2.1+EDR如果达不到这个速度才不正常 (-w-;) (虽然实际上达到过这个速度的两个设备偶还很少见到)

Leave a Reply to Bill gates hxk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o create code blocks or other preformatted text, indent by four spaces:

    This will be displayed in a monospaced font. The first four 
    spaces will be stripped off, but all other whitespace
    will be preserved.
    
    Markdown is turned off in code blocks:
     [This is not a link](http://example.com)

To create not a block, but an inline code span, use backticks:

Here is some inline `code`.

For more help see http://daringfireball.net/projects/markdown/syntax

(;;) (:D) (!!!!) (……) (^o^;) (==) (OoO) (=v=o) more »Note: Commenter is allowed to use '@User+blank' to automatically notify your reply to other commenter. e.g, if ABC is one of commenter of this post, then write '@ABC '(exclude ') will automatically send your comment to ABC. Using '@all ' to notify all previous commenters. Be sure that the value of User should exactly match with commenter's name (case sensitive).